西北4种常见的野菜家乡系列之九

初中学过一篇课文《挖荠菜》,里面描述了作者有生之年在农村挖荠菜等野菜的经历。野菜,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野草,除过灾荒之年成为人们的救命之物外,在正常年馑,农村基本没人去吃。只是伴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整日里大鱼大肉吃多了,三高疾病频现,才使得这些乡野间平时无人问津,甚至用来喂家畜或是当作绿肥的植物进入食谱中,登上了餐桌。后来多次大城市的菜市场及超市看到一些专门种植的野菜,其实专门种植的又怎能称为野菜?

荠菜,这种玩意。家乡的人不大吃,按图索骥,在地里去找过。对家里人讲说这个可以用来做菜。老人们说,60年自然灾害时期,所有的草都尝试过,那种东西吃起来味道实在不好,便作罢。家乡有几种可以当做野菜的植物,味道相当好。它们带给家乡人的快意,恐怕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再找到。

1、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嫩叶紫花苜蓿的花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这种植物在西汉时期伴随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被从现在的新疆或是更西边的中亚地区被带回了长安城,随后在关中及周围地区得到了推广。本身其用途作为家畜的饲料。但是其在春天的嫩芽,不啻为一种 的野菜。记得小时候,每到春天农历三月三左右,小孩子都会 提着小篮子,拿着小刀,去田地里剜苜蓿芽。大家很是兴奋,因为每年头茬的苜蓿芽,最香。大家纷纷比赛看谁剜得最多。回到家,放在簸箕里,捡摘赶紧。就盼望着母亲做出鲜美的苜蓿菜汤或苜蓿菜馒头和苜蓿菜锅盔。苜蓿菜菜汤,做的时候里面可以加少许的淀粉或是芡粉,但是出锅后升腾的热气中弥漫着属于苜蓿芽的那种独特的天然鲜香,真是无法形容。舀在北方人才会用的老碗里,白色的大碗中,飘着嫩绿的苜蓿芽,已经使人食指大动。有的人喜欢,在汤中,滴几滴老陈醋。不过菜汤中滴醋之后,属于菜叶的鲜绿,就会逊色不少。顾不得嘴烫,喝上一碗,真是一种享受。

2、花椒叶

红红的花椒果实

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香料。在大蒜、胡椒、辣椒未来到之前。它便充当了中国人菜品中的调味剂。在南方或其他地方,对于花椒的使用,更多的是在做菜时使用花椒的果实,生鲜的和晒干的果皮都有人用。但是鲜嫩的花椒叶也可以当做一种 的调味品来使用,在烙锅盔,和在面中间,对味蕾的诱惑不亚于小茴香。花椒的嫩叶和在面里,经过烙制,其散发出的香味并不等同于花椒果实散发出的麻香之味。家乡方言中称之为爨,音cuan四声(爨动晓烟烹紫蕨)。后来也走南到北到过很多地方,也闻过很多植物和食物的香味,但是这种味道在普通话中到底用什么字词能 地形容,迄今为止,也未能找到。

3、榆钱

榆钱

榆钱,就是榆树(UlmuspumilaL)鲜嫩的果实。家乡人做榆钱饭来吃的不多。一般都是春天当榆树上一串串像绿色古币的榆钱长成时,小孩子们便急不可耐了。将嫩枝折下来,或是爬到树上直接用手捋下来直接塞进了口中。榆钱,味略甜,没有怪味。吃多了对人的身体也没什么害处。春天时光,在农村总会有许多来自自然界原生态的东西可以满足小孩子们贪吃的肚子。虽然农村以前的交通状况和经济状况,不允许家里提供那么多的零食可供小孩们来享用,可是乡野的朴实与纯粹也给了他们很多的换了。

4、洋槐花

刺槐花

做槐花饭的槐花,是洋槐(RobiniapseudoacaciaL)的花,就是树枝上有刺的那种。城市道路两旁用来做景观树的国槐和龙爪槐的花并不能用来吃。端午节前后,正是槐花开得最兴的时候,一串串白色的花挂在纸上,与浓密的圆形小叶绿白相间,花蕊中散发出甜甜的味道,吸引来无数的蜜蜂飞舞, 的槐花蜜的蜜源就来自这槐花。说是槐花饭,准确地说应该叫槐花面疙瘩才对。因为槐花饭的制作过程中没有一粒米,它就是将新鲜的槐花洗干净后,加入水、面粉,盐、花椒粉,喜欢吃辣的人可以加入辣椒粉,然后拌好,放在蒸屉上,蒸熟就可以了。出锅后,吃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香油、青椒、葱花、醋、盐等配制好调汁,拌着吃。有洋槐树的话,基本上都可以吃到这种美食。

*土高原,相比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没有她那样的物产丰饶,因此没有诞生如今流行大江南北的川菜,也没有江南水乡的温润闲适,因此没有出现精致小巧的淮扬糕点;更没有粤广人的无所不成,因此食在广东与我们风马牛不相及。粗狂、热情、质朴、善良的*土高原人利用天地之间最原始、最天然的草木满足了自己对于饱腹之物的 想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hezx.com/afhzz/649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