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草木葳蕤,繁花盛开,虽然偶有如丝细雨和任性风儿撒野,但依然挡不住人们踏青的热情。在踏青时,一些市民免不了要把新鲜的野菜打包带回家大快朵颐,品尝春天的味道。但相关部门和专家提醒,市民食用野菜需慎重。1、采野菜成新时尚清明前,邯郸郊外,鲜嫩的荠菜、蒲公英等野菜如雨后春笋般争相拱出地面。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到郊外采野菜,既锻炼身体,又调节心情,这已经成为很多市民周末踏青的首选活动。3月27日,市民王佳女士便商量着和家人一起到郊外采野菜。她的老家位于邯山区北张庄镇王家湾村。她记得,该村外的田间地头常年生长着茂盛的野菜。来之前,她特意向亲戚打听今年野菜的长势。“野菜多得爬满地,我们怕它和麦苗争肥,正打算铲除掉。”当听到亲戚这样的答复,王佳心里乐开了花,她一边请亲戚对野菜“手下留情”,一边催着丈夫、儿子尽快收拾东西,别耽误采摘时间。依靠多年采摘野菜的经验,她认为只有沐浴着晨光的野菜,味道才是最香醇的。28日一大早,王佳丈夫陈先生开车带着一家人向郊外的王家湾村出发。在亲戚的庭院外停好车,这一家人便迫不及待从后备箱里拿出小铲子、塑料袋,高高兴兴地走向郊外。泥土的清新气息和林间的鸟语花香,吸引着这一家人快步向前。太阳才刚刚露出地平面,王佳却意外发现,郊外的田间地头早已来了10多个人,有的人蹲在地边挖野菜,有的人来回走动找采摘地点。“今天来采野菜的人真多,看来大家是大鱼大肉吃多了,都想换换口味呀!”王佳感慨地说。“时下,这里最多的是荠菜,偶尔也有头顶小黄花的蒲公英。”王佳说,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野菜。清明后,大家可以采摘榆钱和槐花;五、六月间第一场雨过后,是采摘杏仁菜的最佳时机。王佳负责找野菜,儿子负责挖野菜,丈夫负责收集,不大一会儿工夫,这一家人已经挖了满满一大袋子荠菜和一小袋蒲公英。她说,荠菜尽量找那些叶子饱满、茎比较小、毛刺少的,用这种荠菜包肉饺子或制作菜丸子特别好吃。蒲公英能清热解毒,养颜明目,是送给老人的营养佳品。“不用种就能长,不用浇水就能活,没有花好看,没有树高,小小的野菜好神奇!”她的儿子拍手笑着说。2、收获的是美好记忆“我喜欢挖野菜,其实不光是喜欢吃野味,更重要的是和家人一起采野菜,我总能回忆起美好的童年时光。”作为“80后”的王佳,她回忆小时候春暖花开的季节,放下书包,母亲会揣上自制的柳条筐子,带着她到田间地头采摘荠菜、柳蒿芽和榆钱等野菜。她经常和母亲比赛看谁采得多。在野菜丰盛的地方,她们还会提前做记号,明天再来采。回来的路上,她的身影越来越长,夕阳染红天边的云霞,树和草,镀上一层金边。微风吹来,袅袅炊烟在小村上空升起,那是召唤她们回家的信号。回家后,母亲把野菜洗干净、剁碎,用热水焯一下,点上香油,再和上面,用油炸成香脆可口的菜团子,让馋嘴的她改善生活。采的野菜较多时,母亲便把野菜洗净,分类,最嫩的野菜用来炒鸡蛋、包饺子,或送亲戚,老的野菜喂鸡鸭。时光飞逝,如今母亲已年近七旬,早不能为她采摘野菜了。王佳走在田间地头,总会不由自主地寻找到当年陪母亲一起采摘野菜的地方。她说,春天里的田野、野菜、母亲的背影、炊烟等,融合在一起,在她眼前就会化成一幅最美的乡村画卷。3、食用还需慎重进入春季以来,采食野菜的市民越来越多。那么,市民食用野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不久前,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警示,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建议个人不要随意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野菜等安全性不明食材;要充分认识到有毒生物的危害,野菜等品种繁多,安全性不易判断,如发生误食中毒,后果严重。“春季,除市场上售卖的野菜外,不少人亦喜欢前往野外,自己采挖新鲜的荠菜、蒲公英、马齿苋等野菜尝鲜。”市疾控中心党委委员、中心副主任邓健提醒,采摘野菜前,应对其有充分的认识,野菜属于自然环境中长大的植物,生长在公路边、矿山、工业区等地的野菜有较多的金属和硫化物残留,对健康不利。因此,市民不能为了图省事在马路边、公路边挖野菜。应该到远离车辆、污染源的地方采摘。另外,农田中的野菜也要慎重采摘,要搞清在种植农作物时是否喷洒了农药,污染了野菜。市民采摘野菜最好选择郊外山清水秀的地方,避开农田。资料显示,蒲公英、荠菜等野菜可供药用,有利尿、解热、抗菌、消炎、明目等作用。“一般来说,常见野菜没有特别强的毒性,但其周围却会生长着一些与其类似的植物,如果辨别不清,就可能发生因误食而中毒的事件。”邓健指出,市民最好选食经过民间长期流传下来,证实无毒、健康的野菜。还有脾胃虚寒、消化弱的人不宜吃寒凉属性的野菜,它们尽管具有中药作用,但食用过量会出现不适反应。野菜的食用方式多样,食用野菜时要去除腐烂部分,并充分清洗。部分野菜有微毒,需要经过煮、浸泡等处理,确保煮熟煮透后食用。邯报融媒体记者刘昆/文邱勇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