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青网
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花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资料图:河南开封龙亭公园举办“大宋花朝节”中新社记者王中举/摄
花朝节一般简称“花朝”,也称“花神节”等。有说法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之所以节期有不同,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花朝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在《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唐代的诗文中,关于花朝的记载较为常见。
资料图:江西鹰潭龙虎山“花朝节”活动现场,人们身着古装,手持贡品,准备举行祭花神仪式刘力鑫/摄
随着时间流逝,花朝节的习俗不断丰富,增加了种花、栽树等,逐渐开始在民间流行。有观点认为,
花朝节以赏花、护花为主题,它是属于春天的重要节日,蕴含着人们对春天的期许。此外在传说中,
花神掌管植物的春长夏养,也有人认为,这个节日象征着万物生长。
资料图:一群身着汉服的少女依据花朝节传统习俗“百花庆诞”,向春日百花虔以献祭,传递少女的祈愿和对春天的祝福吕明/摄
古代老百姓每逢花朝节,都要汇聚花神庙,庆祝百花生日,祈福花木茂盛。趁着风和日暖,人们结伴来到郊外,和亲友一同“踏青”,欣赏盛放的花朵,女子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花朝节还叫“挑菜节”,据说“挑菜”就是挖野菜,在这个时候,荠菜等恰好鲜嫩可口。
资料图:雪白的梨花俏立枝头刘峰/摄
应景的食物有花糕等,有的人家会摊晒各类种子,寓意祈求丰收。
一年之计在于春,珍惜春天,珍惜光阴。
文/中新网记者上官云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