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楚地区农村,农历三月初三有用地米

地米菜:学名荠菜。是一种长得翠绿翠绿的,有白白的根须,开着星星点点的小白花的野生植物。

野生地米菜有全国性分布比较广泛,田园间、路边、荒地、河滩、林下、山坡随处可见。

地米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人工培育后新鲜的地米菜嫩叶和嫩茎更加美味,一般用来清炒,还可以用来包饺子,做汤等。

地米菜属耐寒性植物,冷凉和晴朗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生长于适温为12~20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或高于22摄氏度时生长缓慢。但可耐-5的低温。

地米菜喜欢肥沃、疏松的土壤,但在较贫瘠的土壤也可以生长,不过品质较差而以。

在中药里,地米菜的药用价值很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三月三、蛇出洞”荆楚地区的农乡。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用地米菜煮鸡蛋,而且鸡蛋数量还必须是单数的。

因为用荆楚方言话,讲药方又名“单方”;所

以鸡蛋数量要放单数的。

中国自古就采集野生地米菜食用的传统,早在公元前年就有食地米菜的记载。

相传,在这一天吃上一碗地米草煮鸡蛋,既可以交财发运,又可以防止头痛头昏病。

据说这个风俗因神农而来;在远古时期荆楚地区,人们因为风吹雨淋,在当时头痛病很常见。

话说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地米菜,煮给人们充饥。当人们吃了以后,头不痛了。

“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了。

还有一个传说是:在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阳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

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米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依方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

此事传开后,人们都纷纷用地米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

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这天,因此,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就在沔阳形成了风俗。以后逐渐传开,在江汉平原一带也盛行起来了。

地米菜文化

据说地米菜是一味灵药。

谚语: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还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传说!

民谣说:“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

民谚曰:“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

南宋诗人陆游诗吟:“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还有“春来荠香忽忘归”等。

三月三是汉民族历史上的传统节日,旧称“上已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

地米菜的功效

1、地米菜可使胃肠道清洁,还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同时降低血糖。

2、地米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

3、地米菜所含的登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有增强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对糖尿病、白内障病人也有疗效。

4、地米菜中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所含的维生素C也能阻断亚硝胺在肠道内形成,可减少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

地米草煮鸡蛋的做法

1、将连秆的地米菜,用小刀将根须部分刮干净,清理掉枯黄叶子。

2、稍加浸泡后,用流动清水反复掏洗干净。

3、将洗净的地米草放入锅中,锅内注入适量清水。

4、将鸡蛋外壳擦洗干净放入锅中。

5、将锅架在灶上开煮,鸡蛋煮熟后用锅勺将锅里的鸡蛋捞起。

6、轻轻磕破,以便入味,接着再煮约15分钟左右熄火;直接食用或者依各人口味调一点盐或糖均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hezx.com/afhhy/612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5